查看原文
其他

西北大学频频亮相央视!最新进展、重磅成果、珍品馆藏……都有!

666的 西北大学 2020-09-04

还记得2017年暑假里那个

勇敢救火的西大“东天山考古队”吗?

(点击图片跳转相关链接)

面对火情英勇无畏

考古发掘更是实力强劲

7月2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栏目

报道了考古队在新疆发现首个河湖沿岸青铜时代聚落遗址


新疆发现首个河湖沿岸青铜时代聚落遗址


▲《新闻直播间》栏目报道

西北大学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东天山考古队在新疆巴里坤湖边缘首次发掘出青铜时代大型聚落遗址。

海子沿遗址位于新疆巴里坤县巴里坤湖南岸一公里,距今已有3300年历史,建筑群中部房屋建筑东西长34米,南北宽25米,由大块砾石堆筑的石构墙体围砌,南部、东部有石基土墙的附属建筑,房屋内有石墙或泥砖土墙分割出相互连通的多个房间。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院长马健接受采访

该遗址大型房屋建筑群沿用数百年,期间经过多次使用、失火、修缮和改扩建。房屋的地面上发现有柱洞、倒塌的木门,石块围砌的灶、储藏青稞的大型陶瓮、加工谷物的石磨盘、石磨棒、石杵、石锄农具、青铜箭镞、骨器等遗物,以及大量牛、马、羊的骨骼残块。确认该遗址人群是以定居农业兼营畜牧业为生业方式,与以往巴里坤山北麓发掘的兰州湾子遗址、石人子沟遗址、红山口遗址属于同时期、同一人群的遗存。

▲发掘现场

海子沿遗址是目前新疆青铜时代湖泊沿岸经过科学发掘的首个聚落遗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4名教师以及30名研究生、本科生在该遗址开展考古发掘与教学实践工作。遗址的进一步研究,对于复原该地区青铜时代社会生活状况与聚落形态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同时也为了解该地区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后人群的迁徙、交流与融合、生业方式的转化等学术问题提供重要线索。


 近期 

  西北大学在中央电视台可是频频亮相呢!

6月13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

专访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赵丛苍

揭开了“城洋青铜器之谜”

6月5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国宝档案》栏目

介绍了西北大学博物馆藏品——井真成墓志

城洋青铜器的发现推动了哪些研究?

西北大学博物馆内的这个特殊藏品具有怎样的文化价值?

答案马上揭晓


城洋青铜器之谜


▲《探索·发现》节目介绍城洋青铜器

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陕西汉中城固、洋县交界的湑水河两岸,陆续出土了700余件青铜器。这些青铜器,数量可观,器形多样,包括各类容器、兵器、工具、仪仗等。考古学家从形制和纹饰推测,认为它们大多数应是铸造于商代中晚期。

这一发现引起了学术界极大的关注,城洋青铜器究竟是何人在何时铸造?属于哪一个势力所有?最终又为何被埋藏在这里呢?带着这些疑惑,当时还是西北大学考古专业研究生的赵丛苍毅然决定以此为选题,去找到一个与此相关的商周遗存

▲赵丛苍教授在发掘现场

在田野调查中,一次偶然的机会,赵丛苍和团队成员注意到湑水河东岸的一处低缓山丘——宝山。在宝山上出土的灰陶,令赵丛苍感到激动不已。在商、周时代,对灰陶的使用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这与城洋青铜器的年代正相吻合。而后,赵丛苍又在宝山台地上发现了一个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的人类聚落遗址,城洋青铜器之谜初现曙光

回到西北大学后,赵丛苍以城洋青铜器为主题,顺利完成了自己的毕业论文。这一成果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也引起了学校的注意。意识到遗址重要性的西北大学很快决定,把宝山作为学生实习基地

自1990年之后,西北大学又在宝山遗址组织了多次实习,但与正式考古发掘不同,第一次尝试野外作业的学生,主要目的是掌握发掘方法,整个区域的发掘进度较为缓慢。

▲考古发掘现场

1998年,赵丛苍担任领队,希望利用暑期这段时间解开城洋青铜器之谜。在五次关于宝山遗址的考古发掘中,赵丛苍带领团队发现了窖穴、灰坑、陶窑、墓葬、环壕、烧烤坑以及上百平方米的房屋基址。一些陶器的窖藏也不断涌现:有造型新颖、烧造精致的陶器高颈小底樽、折腹杯等。此外,出土的成年男女墓、幼童墓、直肢葬、屈肢葬等给研究当时人们的生活和葬仪葬俗都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其中,这里出土的四棱体铜针,是迄今我国出土古代文物中最早的青铜针实例

通过西大师生长期不懈的努力,科学考古逐渐证实:宝山遗址,是一个商代的居民聚居地;宝山人,正是城洋青铜器的使用者。

▲出版成果


井真成墓志


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在2019年6月5日播出的《国宝档案》中采访了西北大学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贾麦明,并介绍了馆内藏品——井真成墓志

(视频转载自央视中文国际频道)

▲井真成墓志青石志盖

早在2004年春,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征集到一盒唐代日本遣唐使井真成「せい しんせい」墓志。消息一经发出,立即在国内外引起轰动。

日本专家称,井真成墓志是首次发现的遣唐使时代的史料。墓志上的“国号日本”字样显示,“日本”国号至迟在公元734年以前就出现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井真成墓志作为文物史料中最早有“日本”国名的出处之一,是研究唐代中日文化交流和日本遣唐使的重要实物资料。日中友好协会会长平山郁夫称其为“神驰日中文化交流史的一级史料”。

▲井真成墓志

2017年9月11日,世界日报发行量第一的《读卖新闻》走进西北大学博物馆,将镜头对准井真成墓志。谈及此行的目的,记者铃木隆弘说:“2017年,距离第一批遣唐使来到长安已经过去了一千三百多年。我们来到中国,来到西北大学,就是想借此机会了解有关中日交流的文物、文化。探访井真成墓志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站。”

《读卖新闻》来访 | 全球迄今唯一遣唐使石质墓志,在西大珍藏!

据悉,今年8月初,《读卖新闻》电视台还将来校对井真成墓志进行采访拍摄。

看了这么多,有没有觉得西大是“宝藏大学”呢?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你眼中的宝藏西大#


更多精彩,不容错过~

母校,我们回来啦!西北大学首届校友集中返校日活动~

西北大学2019首批录取通知书已寄出!陕西书画家为贫困地区新生手写通知书

期盼已久的“NWU彩虹训练馆”竣工验收了!投入使用还会远吗?

多点开花!西北大学28项课题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


视频来源/ 中央电视台

部分图片/ 马骞  编辑/ 王誉谕

 责编/ 李琛 魏梦鸽

觉得西大666的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